综合新闻

过程工程联合分析测试中心积极推进科学仪器开放共享

文章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时间:2008-09-23打印】【关闭

   多年来过程工程所十分重视科学仪器开放使用,2007年设立“过程工程联合分析测试中心”,目的在于通过将部分大型或有特色的科学仪器纳入中心,加强研究所统一管理,增加对外分析测试规模,提高仪器使用率,提高服务质量。中心成立一年多来主要工作进展如下:
一、 以有效的管理制度,促进仪器开放共享
  根据2007年中心管理办法,将部分大型或有特色的科学仪器纳入中心,由研究所统一管理。这些仪器分散放置在相关课题组,研究所委托这些课题组对仪器进行日常的维护和运行管理,并向所内外开放使用。这些仪器虽然放置地点分散,但在使用和管理上,执行所内统一政策,确保资源共享。
  为加强对中心仪器的管理,2007、2008年,科研处数次组织召开中心工作会议,宣讲研究所仪器公用政策,讨论开放使用情况;2007年中心主任、副主任一起走访,到现场逐一查阅每台仪器的测试、收费记录等情况;2008年研究所向开放使用情况良好的仪器发放服务费补贴和象征性提成奖。这些活动,一方面使研究所获得了依托课题组对仪器管理政策的认同和支持,另一方面强化了机组人员的责任感,使机组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向所内外提供优质服务。
  中心还委托所网络信息部门制作中心网页,与所主页链接。同时中心还要求各机组核定收费标准、安排一定机时、指定专人和电话,并将这些内容登入网页。这些工作扩大了仪器的知悉范围,咨询人数明显增多,也吸引了更多用户前来使用。
  中心机组还不断完善仪器的运行和维护维修档案、收费记录和样品前处理记录等,完善大型仪器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手册,并对仪器的易损件和特殊情况处理等做出补充说明,目的是做好仪器的日常运行和维护,使其始终工作在良好状态,持续向所内外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二、 中心仪器对外服务规模和质量明显提高
  经统计,2007年中心向本所90000多人次提供分析测试服务,涉及200多个横、纵项项目;中心还向所外100多家单位提供服务,测试样品数7000多个,测试机时12000多小时,获得分析测试服务费50多万元,送样单位主要包括京区高校、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以及中关村(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等,如北京颖新泰康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嘉益亨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京外送样单位数量与往年相比也有所提高。
  经中心积极推荐,过程工程所18台仪器加入了北京市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其中三台大型仪器由于服务良好,得到国家五部委(财政部、科技部、中科院、基金委、北京市科委)联合设立的对外服务机时补贴,进一步扩大了过程工程所仪器对外服务渠道。

三、仪器开放共享为项目的申请与合作提供基础
  中心仪器为研究所的项目申请提供了支撑条件和研究基础。通过资源共享,课题组对于全所的仪器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使许多重大项目的申请得到包括仪器在内的技术和研究基础的支持。同时,也为研究所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申请提供了技术参考。
  分析测试工作是外界了解研究所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通过送样测试,许多单位对过程工程所研究领域、技术优势和科研成果等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对外服务也促进了过程工程所与其它单位的合作,使过程工程所得以承担更多项目,如过程工程所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中国航空航天材料研究院、北京和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许多单位的项目合作就是中心在对外提供分析测试服务的基础上促成的。

四、服务与培训相结合,提高机组人员的技能和服务质量
  中心不定期地向各机组人员发放仪器培训、经验交流会,仪器平台论坛网站的通知,使机组人员获得更多学习交流机会,得到相关领域最新进展的信息,提高了机组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对外技术服务的质量。

五、存在问题与工作设想
  经过一年的运行,中心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如有的仪器日常维护管理不够好,有的仪器开放使用率不够高,有的仪器放置环境不够理想,震动、灰尘、湿度、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仪器精度,少数机组人员的技术水平、责任心需进一步提高等。
  为此,今后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如推荐更多仪器加入国家或地区仪器协作共用网、加入国家科技资源库、利用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与企业对接会等)积极宣传过程工程所仪器,扩大用户范围;要督促依托课题组安排较为固定的操作人员,保证一定的对外服务机时;要通过资质认可,如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等方式,不断提高仪器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权威性,实现规范化管理;要加强仪器的绩效考核和评估;还要通过业务培训、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机组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等。
  总之,作为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中心还需要在实验室、课题组和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研人员、仪器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探索和完善服务模式,为逐步完善科学仪器开放公用体系,向所内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