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李会泉研究员荣获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称号

文章来源:过程工程研究所发布时间:2010-06-04打印】【关闭

6月1日,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换届暨三届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结果,我所李会泉研究员荣获“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称号。

李会泉研究员现任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研究所循环经济技术中心主任,清洁催化与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课题组组长,中国生态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

李会泉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针对重化工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长期开展化工冶金清洁生产与CO2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基础与工程技术研究,形成了基础-应用-产业化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主要业绩为:(1)作为中科院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与现场负责人之一,提出了碱金属反应介质/载体再生循环新原理与调控规律,并成功应用于铬酸盐CO2碳酸化塔工程放大;运用生态工业系统集成方法,构建铬铁矿资源Cr-Al-Mg-Fe深度利用-铬渣零排放的多产业生态链接网络;铬盐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实现万吨级示范工程稳定运行与铬渣零排放,成为国家推荐的铬盐重污染行业绿色化升级替代性技术,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名序5)。(2)开展化工冶金工业废气CO2资源化转化与绿色产业链接技术研究,提出CO2经尿素反应耦合法合成异氰酸酯清洁工艺,取代传统光气重污染工艺,进入千吨级工程示范。(3)作为国家重大支撑项目课题负责人,将经济-环境多目标集成理论与关键技术应用于园区/企业级别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优化设计与模式构建,其中湖南清水塘工业区、河南义马、济南钢铁集团循环经济示范建设产生重要影响,对传统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新模式-“济钢模式”的构建做出重要贡献,是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循环经济科技创新领域重要工作专家。(4)在J. Phys. Chem. B、Green Chemistry、Catalysis Today、Catalysis Communication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合作出版译作一部,申请发明专利21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

节能已成为全社会的责任,低碳已成为每个公民关注的热点,李会泉研究员的贡献,不只是一名科技工作者的贡献,更是代表了当代一名中国公民的社会责任。希望我所广大青年科研人员以他为榜样,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全面开展我所“创新2020”工作,用无悔的青春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综合办公室 尤慧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