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过程工程所举办纪念陈家镛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
陈家镛院士是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之一。2月26日,过程工程所举办纪念陈家镛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论坛,院学部工作局、科学传播局、过程工程所领导,以及学界同仁、研究所代表共同缅怀这位热爱祖国、崇尚科学、严谨求实、无私奉献的湿法冶金“开山”大家。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院士首先致辞。他讲到,1956年,陈先生放弃美国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毅然决然回来报效国家,全力投入到化冶所的筹备工作中,是忧国爱国的科学家。
针对建国初期,国家对钢铁需求紧迫的情况,陈先生开创“湿法冶金”技术,建立国内第一个湿法冶金提铜中试工厂;在我国最早利用湿法冶金的原理和技术开展金属粉体制备的研究,研制出一大批复合金属粉体,解决了飞机发动机耐高温及可磨耗密封问题;针对废气、废水、废渣的“三废”治理问题,率先提出“清洁生产”的概念,在国家“双碳”战略的背景下,六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个概念,更具前瞻性和指导性,是求新创新的科学家。
陈先生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先后培养了34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和9名博士后。很多学生已经成为学术带头人或企业负责人。他还编撰了《湿法冶金手册》《溶剂萃取手册》等十余本专业著作,许多论著都成为学术界的经典之作,是厚植育人的科学家。
曾连续担任全国政协第四至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科学技术界委员的陈先生,就化工行业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是履职尽责的科学家。
随后,中科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回忆了与陈先生初次见面的场景。他谈到,陈先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为我国湿法冶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希望青年一辈可以从陈先生身上学到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秉承前辈的优秀文化和优良学风。
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华炜谈到,陈先生曾担任学会的第35届理事和连续5届的荣誉理事,是学会会刊《中国化学工程学报》的创刊人之一,为我国化工科技期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先生连续担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三届副理事长,学会监事长张洪国讲到,陈先生开创的湿法冶金技术处理了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多种有色金属矿,在金、银、铜、镍、钴等有色金属回收方面为国家创造了巨大财富。
过程工程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张懿院士表示自己在陈先生的带领下才进入到现在从事的科研领域并组建了团队,陈先生永远是她最敬佩的导师。经过四代人几十年的积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和成绩。希望年轻人可以继承陈先生的科学精神。
中国工程院邱定蕃院士深情回忆了与陈先生相处的点滴,先生的面容依然清晰。陈先生是湿法冶金专业学生们的导师和引路人,他的著作是同学们学习的标杆和榜样。先生平易近人的高尚品行、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值得永远发扬。
中科院院士费维扬谈到,陈先生开展的大容量萃取化学和萃取工程研究为我国萃取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陈先生开创的湿法冶金技术推动了化学工程的发展,并且对化工行业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传尧讲到,陈先生的《湿法冶金手册》正式发行后还亲自送了他一本,他对先生慈祥的面容、高尚的品格印象深刻。后辈应该努力学习陈先生高尚的品格和学术造诣。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表示,她在工作中会经常拜读陈先生的著作,对先生卓越的学术贡献、严谨治学的品格非常敬佩,作为晚辈要努力向陈先生学习,做好本职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政昌回忆与陈先生相识时,先生平易近人,具有“大家”风范。他的科学研究思想和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后辈。他一生为国家无私奉献的爱国胸怀,是后辈学习的榜样。
过程工程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洪钟谈到,为了纪念陈先生,中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星”在2017年成功发射。晚辈们要学习他爱国爱民、治学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学风。
“自己手边就有陈先生的著作,时常翻阅学习。”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讲到,陈先生把他对党忠诚、对国热爱的情怀,用科学家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先生做人做事是晚辈们的楷模,是大家心目中的“大先生”。
过程工程所老领导谢裕生、罗世民,陈先生的弟子毛卓雄、李佐虎、卢立柱、毛慧华、王蓉、鲍晓军、赵由才、赵瑾、姜成英等,以及何鸣鸿、陆小华、骆广生、宗保宁等嘉宾通过线上及线下形式发言,表达了对陈先生的深切缅怀。陈丙珍院士、陈先生弟子刘后元发来了留言和手写书信,致敬陈先生。座谈会由过程工程所老所长刘会洲研究员主持。
座谈会上还举行了《一腔报国志 湿法开金石——陈家镛传》首发式。该传记为“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丛书”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传记”系列之一。工作小组历时10年,通过大量采访,查阅、调取实物及音视频资料近千份、万余页,到南京、重庆、成都、昆明四地实地调研,最后成书19.2万字,展示了陈家镛院士严谨治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品质和爱国奉献的情怀。
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院科学传播局副局长王秀全,过程工程所所长张锁江,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为《陈家镛传》首发揭幕
下午的学术论坛由过程工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及副所长杨超共同主持。中科院院士严纯华带来了“串级萃取理论发展与稀土分离工业技术进步”的主题报告,针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情况、串级萃取理论及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及展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静海在题为“科学:在范式变革中应对全球挑战”的报告中,介绍了介科学的最新进展,提出建议变革科研范式,以面对可持续发展中的复杂性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政昌的报告题目为“BGRIMM浮选机放大方法研究及应用”,他对比了国外及BGRIMM浮选机放大方法,并详细介绍了大型浮选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和大规模工程应用。南京工业大学教授陆小华的“微纳界面热力学与传递基础——基于热力学原理评价碳中和所需颠覆性技术”报告,从热力学角度对化学工程学科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对“双碳”目标的实现进行了深度解析。四位院士、专家在报告后还与青年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
陈家镛院士简介:
陈家镛(1922-2019)我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冶金反应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和矿物分离、生化工程、粉末材料等研究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
点击图片观看陈家镛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短片
(信息传播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