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体会

发布时间: 2022-09-21

  近期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的部分论述,对“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文(123-124页)有些粗浅体会,在此谈一谈,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包含丰富的内容,若要简要表达,则应是民富国强。所有国家的人民都希望实现或保持现代化,对于近代深受“三座大山压迫之苦的中国人民尤其如此,多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而奋斗。曾记得,在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抱病宣布,二十世纪内我国要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是我们这一代人一生难忘的感人时刻!

  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均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人民群众通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正在逐渐切实感受到现代化的到来,例如我国已全面实现了小康社会、高水平应对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社会稳定和谐、国家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治理。对于发展最好的大型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几乎没有明显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要优于他们。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有幸与中国的现代化同行,企盼着现代化,亲身参与现代化建设,又初步受惠于现代化。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们十四亿人口的大国平均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还相差甚大,仅接近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等方面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我国既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又有进一步上台阶实现现代化的诸多难题。在这关键时期,如何推进中国现代化事业,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给出了答案。

  在“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一文中,提出了五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简要概括为五方面:(1)众多人口;(2)共同富裕;(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4)人与自然相和谐;(5)和平发展的结果。    

  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某些国家的现代化,这源自我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国情民情等,同时也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这样的现代化既惠及我国人民,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切实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另一个角度讲,中国也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既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扎实奋斗,又有“弯道超车的高超之举。

  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表明,我国要扎扎实实推进现代化进程,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均衡发展,这三条特别重要。改善党的领导体现在治国理政的宏观设计和微观作为上,包括廉政勤政为民、依法治国、讲究工作效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通过采取有力有效措施,逐步解决某些方面存在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社会均衡稳定发展。事实上,通过精准扶贫、对口合作等措施,使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代表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九大报告提出现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今后解决好这一矛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中国的全面现代化就不远了。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很多方面,自己今后还须进一步深入学习,以提高理解和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方针和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余热。

                                                                            

  (离退休一支部 戴学刚)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