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委颗粒分委会组织召开“反应测试 微型流化床法”标准体系建设讨论会
7月21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所属全国颗粒表征与分检及筛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颗粒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国标委颗粒分委会”)组织召开了“反应测试 微型流化床法标准体系建设研讨会”。会议由国标委颗粒分委会秘书处及沈阳化工大学承办,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教授主持。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相关领域知名学者及专家通过线上参会。过程工程所作为国家标准《颗粒 气固反应测定 微型流化床法》(GB/T 38432-2019)的第一起草单位参加了此次会议,和与会专家共同研讨“反应测试 微型流化床法”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及推进措施。
国标委颗粒分委会秘书长、过程工程所李兆军研究员在致辞中讲到,在技术越来越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的今天,,将我国自主研发技术装备标准化、规范化,对于新时代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微型流化床及其对反应测试与分析的应用是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率先开启的研究并建立的技术方法,将其转化为标准可以更广泛地为应用服务。国标委颗粒分委会愿尽最大努力同专家们一道深入研究,全力推进相关工作,履行工作职责。
许光文教授首先回顾了“气固反应测试 微型流化床法”的研发历程,以及我国科研人员在仪器研制、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概述了构建“反应测试 微型流化床法”标准体系的总体构想和目前可以开发制定的相关标准的方向。随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占成教授、国家特聘教授专家白丁荣教授、国家863计划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主题专家孙绍增教授、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与绿色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庆杰教授等专家就微型流化床的反应分析应用同与会人员开展了深入热烈且卓有成效的讨论。为促进商品化科学测试仪器与方法的标准规范及推广应用,形成品牌和影响力,参会专家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建议和方案,并就体系建设的潜在意义与价值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为后续的具体工作指明了方向。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反应分析 微型流化床法”的提出与系列成果的获得对于反应测试与动力学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微型流化床法是与热重分析方法与仪器并行的一种技术和手段,扩充了反应过程特性的测试方法与仪器。目前,微型流化床法在实际应用中,各单位的使用状况及条件不同,仪器的核心特征参数及其使用关键条件参数未统一、不规范,因此可能产生较大数据偏差,不利于微型流化床法及其仪器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普及。因此,该方法与仪器的标准化是急需的基础性工作。构建标准化体系、组成标准化工作组更是一件系统性工作,各单位均表示愿积极参加,并结合各自前期相关工作,对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专业性建议。
会议决定,申请成立“反应分析 微型流化床法”标准体系工作组,由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校长担任组长,工作组秘书处联合设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多相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沈阳化工大学资源化工材料与高端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筹),加速在五个方面推进工作。工作组的职责为凝练提出目前基础好、已经具备形成标准的技术内容;对应工作内容成立标准编制组,启动编制工作并安排重复性测试等可靠性研究工作;仪器研制小组加速仪器及其软件方法的可靠性提升工作,形成可广泛推广应用的商品化仪器和测试技术,并加强市场推广;各单位及相关专家加强对标准编制方法和流程的学习,由国标委颗粒分委会秘书处以多种方式组织培训,以增强专家队伍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和能力;尽快落实“反应分析 微型流化床法”标准化体系工作小组及其秘书处,在全过程中发挥协调组织作用,以加速工作进程,推动实质性成果。
(先进能源技术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