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技术成果鉴定
2011年12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正实同创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作完成的“内外双循环流化床烟气净化技术与示范”项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清华大学郝吉明院士及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科技部资深专家组成。会议由中科院资环局庄绪亮处长主持,中科院资环局、计财局的有关领导,过程所陈运法书记出席会议。
鉴定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朱廷钰研究员的技术研究报告、荆鹏飞高工的工程实施报告,观看了两个代表性示范工程的影像资料,听取了现场考察专家组的测试报告。经过充分讨论与质疑后,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技术的工艺和设备创新性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热电燃煤锅炉/窑炉烟气SO2减排的规模化应用,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该成果总体技术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以朱廷钰研究员为领导的课题组,在国家863计划、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全力支持下,针对我国工业锅炉/窑炉脱硫改造场地狭小,以及迫切需求自主创新技术的现状,以流态化原理为基础,基于流化床内脱硫剂、水、烟气等多相流动特性,采用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器内置扰流导流型管束复合构件、切流直流复合进气结构、外置旋风分离器、可编程逻辑控制(PLC)等技术,开发了内外双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解决了常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普遍存在的运行可靠性差及适应性差等问题,实现设备稳定可靠运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化工程技术及装备。
该成果满足了我国工业锅炉/窑炉脱硫领域的技术需求,可为SO2污染控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减少了烟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带来的直接危害,为削减造成城市群复合污染的重要污染物排放量做出贡献。由于具有流程短、占地小、耗水量小等突出特点,技术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广泛适用于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新建及改造项目,尤其在缺水地区有较好应用潜力。目前技术已在二十余项脱硫工程中应用,为企业带来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十一五”期间累计为锅炉/窑炉新增SO2减排能力10万吨以上,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特别是在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领域的推广,将改变我国目前缺乏成熟可靠的烧结机烟气脱硫技术的现状,促进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
(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