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山东院校合并:不只为加速科研成果“变现”

  来源:科技日报

 

  山东省科学院科研人员对标准样品进行分析与纯化。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科技日报记者 王延斌

  试想一下,将一家以理论研究为主的大学与擅长应用研究与工艺研究的科研院所合并,会产生何种化学反应?

  万千期待中,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领导干部会议日前召开,标志着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组建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科技日报记者就相关各方进行了采访。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任督二脉”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科学院的雄厚底蕴有目共睹:其科研分支遍布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五市,资产总额20余亿元,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近千(台)套。同时,在其19个国家级平台的基础上,每年动辄四五亿元的研发经费让其走到了国内地方科研院所的前列。齐鲁工业大学虽然偏理论研究,但其生物工程、造纸、食品科学工程等学科在省内排名前列,培养了大批行业英才。有人戏称,“山东成百上千的造纸厂和酿酒厂的厂长,八成以上都毕业于齐鲁工大”。

  “双方‘联姻’,能让更多的科研专家走出研究室,走进大学、企业;让更多高校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研究室,走近高端专家,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在观察人士、英国智能传感器系统(ISS)公司运营总经理、英国城市大学客座教授宁雅农看来,山东省科学院有强大的专家团队,其中不乏大量的海外引进人才和特聘专家,将其作为师资力量投入到新工大中;而齐鲁工大有生源,双方共同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于后者的人才储备大有裨益。

  那么,院校合并,初衷在哪里?合并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承载了哪些“重托”?前景如何?

  “2016年山东全年生产总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这是今年年初,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GDP数据,纵向看上去“稳中求进”,但横向比较却让人高兴不起来:在全国层面,广东、江苏、山东仍位于“前三甲”,但与排名前二者相比,山东被落在后面,且有扩大趋向——2017年上半年,广东、江苏晋升“四万亿俱乐部”成员,山东则没有入围。

  “为什么山东会被落下?”寻找差距,山东省决策层有些比较一致的意见,那就是高科技产业的增速相对较慢。再往下深究,他们发现:山东现有的科教资源并不能支撑其又好又快发展。《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显示:相比较经济增长较快、高科技产业迅速的江苏省十一所211高校,山东省211高校不超过五所。

  “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山多峰少问题;同时,作为工业大省,没有一所以‘工业’命名的高水平大学。”在“为什么要进行科教融合”的问题上,山东省副省长季缃绮认为,通过整合原齐鲁工大和原省科学院的教育科技资源,汇聚形成山东省主要工业学科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优势,支撑该省新旧动能转换。

  院校合并18年 成功案例不在少数 

  这两年在山东省,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并不是院校合并的首次尝试。

  去年11月3日,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山东交通学院,成为省内首个与高校全面合并的科研院所。合并后,该研究所不再转企改革,原64名在职人员纳入该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研究所资产、债权债务也一并划转学校。合并后,双方将进行内燃机(机械、自动化等领域)硕士点建设,还将建设内燃机及汽车零部件技术研发等科研平台。

  山东省交通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双方共建的共赢之处,主要体现在学生培养方面,科研院所有水平较高的专家,但没有学位点;高校有学位点和招生指标,但在科研实践水平上又相对较弱。也有业内专家表示,大学的科研成果成熟度不及科研院所,有时达不到企业要求,整合后也有利于克服这一弊端,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变现”。

  虽然前有先例,但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要肩负的任务不止于此。因为将两个实力相当、各具特色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整合,在山东省内乃至全国还属全新探索。在此意义上,这个新高校还担负着体制机制创新的使命。

  方向确定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合适的道路。那么,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下步棋将怎么走?

  一所大学两块牌子如何优势互补 

  “校领导正在调研、熟悉各方情况。”面对记者的询问,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山东省政府的相关文件,撤销原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的建制,其编制、人员、资产债权债务整体划入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同时保留山东省科学院牌子。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为省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由山东省政府领导,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在关键的人事安排上,原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王英龙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原齐鲁工业大学校长陈嘉川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校长(院长)、党委副书记。

  一所大学两块牌子,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完美整合?记者了解到,双方人员、平台、经费不会简单地合并,而是在维持原有教育和科研体系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各取所需。而所有工作的“牛鼻子”,就是人才——要实现建设一流大学(科学院)的目标,还得依靠一流人才的支撑。

  目前,除现有学科专业外,该校有5个博士学位点和18个硕士学位点正在申请,如果顺利,明年招生时考生或许就能报考这些新的专业方向,这也将终结该校没有博士学位点的历史。眼下,培育优秀的教师队伍和科研人员,同时引入外部高层次领军人才已成为该校的当务之急。

  这也符合山东省政府推动“院校合并”的初衷:争取用10年左右建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工业大学,整体办学水平位居国内工科大学前十位,其优势学科轻工、食品、材料、机械、电子信息等学科领域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一加一能否大于二”考验双方智慧 

  一波波的院校合并浪潮中,参与者或得意、或失意,各种收获取决于参与者的协同智慧和磨合程度。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维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提醒要注意院校合并后的学术评价问题。他认为,综合性大学通常采用重科研、重论文的学术评价机制,把管理理工科的传统思维“套用”在管理医学专业上,容易导致医学院师生忙于应付科研与论文,临床实践能力下降。

  综合性大学的学院一般都是大学的二级单位,对外不具有法人地位,但是医学院的教学性质决定它必须有附属医院。作为医学院教学的组成部分,将附属医院纳入医学院的管理和控制范围内就很重要。有鉴于此,筹建的齐鲁医科大学就将山东省医科院、山东省立医院、泰山医科院纳入其中。

  据了解,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后虽然称为上海交大医学院,但是整个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体制组织机构原封不动,仍旧保留其教学医院,如瑞金医院、仁济医院等作为附属医院,其结果是在教学、临床和科研方面都保持平衡、未受到任何影响。

  这个成功实践对合并后的高校有参考意义。也因为此,合并后的齐鲁工业大学仍保留着山东省科学院的牌子。有观察人士告诉记者,“有效整合是院校合并能否成功融合的关键,要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需要循序转型、稳步提升,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摸索路子”。

  如何有效整合,采用何种具体的管理方式,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正在制定高水平整合方案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早在今年高考结束后,我校2017级招生工作已开始以新工大的身份进行。从总招生计划来看,今年的本科招生计划共6930人,比去年多了200余人,而且今年不再招收专科学生。”原齐鲁工大招生办有关负责人的这句话透露了新工大带来的利好。

  而据记者了解,换了新身份的山东省科学院也利用新牌子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前来工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