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阳节这个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里,我们过程工程研究所离退休党总支组织大家前往通州宋庄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参观学习,度过了一个意义非凡、收获满满的重阳节。回到单位,心潮依旧澎湃,那段由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亲手擘画的辉煌历史,尤其是展柜中那一份份珍贵的电报手稿,给我们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步入旧址展室,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最让我们这些老党员感到震撼和叹服的,是展览中详细展示的、毛主席亲笔起草发给前线指挥部的一系列电报,这些电报不仅仅是简单的军事命令,更是伟大战略思维与具体战术指导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高瞻远瞩 决胜千里
我们从电文中清晰地看到,毛主席对平津战役的全局部署可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略方针,如同大手笔的棋局,将敌人的力量巧妙分割、逐一击破,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正是这一系列英明决策,彻底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保护文化 彰显远见
尤其让我们感慨万千的是,在指挥千军万马、谋划攻城略地的紧张时刻,毛主席在电报中特别明确地指示前线部队,要务必保护好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这一细节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党的领袖在思考军事胜利的同时,更深谋远虑地看到了民族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珍贵,看到了新中国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知识储备。这份对文明成果的珍视与保护,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最终,古都北平得以完整回到人民手中,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教育火种得以保全,这本身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三、联系实际 传承精神
作为中国科学院的一名退休科技工作者,我们对“保护知识与教育”有着更特殊的感情。我们的一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发展新中国的科技与教育事业而奋斗的一生。看到当年党中央在战火中就对知识和人才如此珍视,我们倍感亲切,也深受鼓舞。这让我们更加坚信,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参观结束后,我们带着这份历史的震撼与感动,前往燕达养老院看望了五位老同事。与他们共话当年、共叙情谊,我们将参观的感悟与他们分享,大家都深感共鸣。我们这一代人,是听着党的故事成长起来的一代,也是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奉献的一代。这次活动,让我们再次重温了入党时的初心,坚定了理想信念。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我们虽然已经退休,但思想永远不会退休,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永远不会褪色。我们将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关心和支持研究所的创新发展,尽己所能教育好青年一代,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尊重科学、珍视文化的远见卓识,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党总支组织了这次内容丰富、情感温暖的重阳节活动!
(离退休第一党支部 李志宝)
